为耳聋学生插上语言的翅膀——我校申报卢湾区妇女品牌

  • 在第四聋校,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快乐的笑容,他们会主动和你微笑着打招呼,带你走进温馨的教室,热心为你介绍优美的校园。学生们的快乐和自信,是四聋老师们的欣慰和自豪。在四聋,75%以上是女教工,学校中层以上干部90%为女性,她们用娴熟的专业和热忱教授知识,传授道理,为耳聋学生插上了语言的翅膀。

    一、潺潺涓流  汇聚成溪

    传承口语教学特色,融合现代康复技术,是学校打造“语言教育”品牌的理念。学校提出以“医教结合、强化口语、学用并举”为基本对策,发展聋童的语言能力;以“生活化”的理念构建语言学习的大环境,时时、处处学语言。

    “医教结合”是在聋生掌握有声语言的过程中,以医学康复为基础,以教育为主,在聋生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合理配比,形成和发展听觉、言语与语言能力。

    “强化口语”是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技能训练,培养说话习惯与交流能力。

    “学用并举”是通过学习听觉、言语技能和语言,将外在语言内化成自身的语言。

    形成了“学科综合型”和“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了“集体课教学+个别化听觉言语指导+体验实践”的语言学习模式,精致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拓宽语言学习的途径。

    实施医教结合,补偿听力缺陷,开发听说潜能,促进耳聋学生语言学习,注重听觉技能及言语技能学得。学校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引进了先进的听力检测、耳膜制作、嗓音言语矫治、全数码集体语训机等设备和技术,建立了测听室、耳膜制作室、多功能言语康复室等。每个学生都享受专业人员为其提供的听力检测,语训机配备,听力和言语技能训练等服务,为其实现掌握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二、春播桃李  秋获硕果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实现了教师自身和团队的专业发展,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女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季嫣、方力敏、蔡似瑜、章苏妮、孙骄获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一、二等奖,吴蓓芬、戎佩芬等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六连冠”;《对聋童进行“补偿——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医教科研结合,优化聋童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获得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2006年,吴蓓芬副校长代表我校在日本举行的亚太地区聋教育大会上作主题交流,受到关注和好评。学校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特殊教育学校,“优质的语言教育”成为知名品牌,深得国内外教育专家及特教同行的好评。

    2007年我校承担并举办了全国聋校语言教育研讨会,我校语言教育的成果得到专家学者及同行高度的评价。

    正是女教师们的辛勤耕耘,才会获得聋孩子们充满感谢的掌声,在70周年校庆时,我校毕业生刘燕写给母校的信,“7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已是桃李满园,70年的无私奉献,放飞了聋童无数的希望,…….

    在70周年校庆典礼上,聋孩子们大方自信的表现获得来宾的一致赞赏,小记者在采访香港聋协主席,市教委领导,和卢湾区教育局领导时所表现出的流畅的语言能力,赢得了参加庆典活动的所有来宾的热烈赞扬。

    三、师爱如泉  沁润甘甜

    老师们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内外活动,让聋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表现自我,发展语言的机会。学校的班主任都是女教师,她们被孩子们称作:“妈妈老师”和“姐姐老师”。她们带领着孩子们参加慈善募捐、与退休教工、孤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欢度重阳、让孩子们懂得做人要心存感激,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我爱我校,快乐成长”、“与文明同行、为特奥添光彩”、  “狮龙杯”校际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体验了自信、快乐和自强。老师带领孩子们认知“新天地”,飘雪的时刻,老师和孩子们体验打雪仗的乐趣,参观“歌德堡”号,”“神州7号”……;一篇篇语言优美,文字精致的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在与大中学生、意大利学生、通用电器公司员工等手拉手交流活动中,聋孩子们大方、礼貌、可爱、热情。向明中学高一(3)班的学生写来的《致人间的天使》中写到:“你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感悟都远远超越于我们所能体悟到的深度,在你们的微笑中我们对生活也更有信心和斗志了,我们会一起站在属于各自的成功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的人生!”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主任夏秀蓉赞扬学生“健康、自信、自强、文明”。

    四、育苗有志  润物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第四聋校的女教职员工们,用她们所特有的爱,温暖着学生,撑起了第四聋校这块闪闪发亮的“语言教育”的品牌,体验到了平凡与精彩,收获着更多的快乐和丰硕的果实。

    上海市第四聋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