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展风采,专家指导促提升

  • 为进一步打造优质课堂,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6月4日上海市第四聋校举行了第三十六届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本次评比为青年教师专场。参赛教师根据所任教的学科、年级,提前一天抽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当日执教一堂课,并现场进行了说课和教学反思。

    丁虹元老师执教了一年级数学课《解决多余条件的问题》。她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多余信息”,从而读懂应用题,进行列式计算。

    李晶洁老师带着学前班的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听说训练。戴上“安全帽”,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起了搬运工人,在“搬运”“搭建”中,指导孩子说好词语,开心表达。

    徐慧老师这堂课执教的是学校年龄最长的九年级同学。她从“立意”和“表达”两方面对他们的习作提出了修改要求。以字词入手,徐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修改文章中的语法错误。同时,她将审美素养融入文章的润色指导中,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文章修改的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章瑜婷老师执教的是多重残障儿童的生活数学。她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创设了有趣的“拿水果”游戏,指导他们观察老师动作前后水果的数量变化,再配合课件动画帮助他们理解“0的加减”的含义,在演示操作中解决了孩子对数理理解的困难。

    赵欣怡老师的执教对象为两名一年级的听障学生。他们正处于词句的启蒙阶段。赵老师以绘本故事带动句子教学。从视频感知到文本认知,细分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句子,并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以“小步子,多循环”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句式,学会说句。

    郑昕民老师上了一堂七年级的心理课《学会说“不”》。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说“不”的意义。借助视频情境,让他们明晰同伴交往中需要说“不”的情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逐步探索了解如何在不伤害对方、不影响友谊的情境下说“不”,并在演绎中尝试初步运用。

    谢嘉文老师执教了三年级律动课《快乐的罗梭》。他通过节奏练习,动作示范,指导学生了解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少数民族舞蹈欢快的氛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