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

  • 2021年416日下午,第四聋校组织教职员工、全体党员参观位于重庆南路万宜坊内的韬奋纪念馆,聆听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韬奋纪念馆五个字为沈钧儒先生所题,走进幽静的弄堂,便看见一幢小小的法国式三层新式里弄建筑,坐北朝南。一楼是邹韬奋先生的雕像以及他的生平简介,韬奋先生的思想发展、革命事业和战斗历程的文物资料陈列。陈列品有珍贵的韬奋手稿、他主编的报刊、各种版本的著作、生前所用的遗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二层是会客室、还有卧室,会客室的墙上挂着邹韬奋夫人的刺绣字、邹母照片和风景画。中置小圆桌和圆椅,还有靠背椅、茶几、茶柜等。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对邹韬奋的一生有了详尽的了解,邹韬奋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韬奋先生把报刊杂志作为自己毕生拥有的武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相继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和《生活星期刊》,在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七君子事件”被释放后,邹先生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合办《全民抗战》,又在香港复刊《大众生活》……他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屡遭国民党政府迫害。1936年,邹先生成为“七君子事件”的主角之一,被捕入狱。他一生中遭遇了五次流亡经历,经历异常坎坷,辗转上海、武汉、重庆、广东、苏北和香港等地,漂泊海外,他的一生以新闻为业,宣传抗日、针砭时政。在韬奋先生逝世后,毛泽东书写了“邹韬奋精神”的题词,并为韬奋精神作了这样的概括: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聆听这些为新中国建立而奉献一生的爱国人士的事迹,大家在缅怀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伟大的精神,对信念坚定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对民族无比热爱的赤子情怀,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工作者,应该学习韬奋先生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为了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教育孩子们勿忘历史,认识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到来而奉献一生的人们,珍惜和感恩幸福的生活。